目前分類:南懷瑾 (22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有些有善根的人,坐禪時身體空了,他使驚恐起來,切不要驚恐,身體雖然空了,但心還末空嘛!身體空的時候,心便現出來,你再看這個心,心有無量的妄想,你便看這些妄想,無量的妄想不生,那時你的涅槃心便現出來,所以在深般若中,觀音菩薩說照見五蘊皆空。

 

五蘊就是眾生,五蘊也就是自己,各位若想認識自己,你自己就是五蘊,蘊即蓋覆之意,五蘊蓋覆佛性,菩提心被五蘊所覆,一定要空了五蘊,菩提心才現出來:我們現在這個心名叫妄想心,不是菩提心,亦不稱為道心,可以說是人我是非,貪名貪利的心,五蘊空時見菩提心,從菩提心起修,直修至成佛。

 

把六百卷《大般若經》濃縮為五千字的是《金剛經》,再把五千字的《金剛經》濃縮為二百多字的是《心經》,我現在再把《心經》濃縮為一句,就是「照見五蘊皆空」。觀音菩薩照見五蘊皆空,未來的菩薩亦照見五蘊皆空,過去的菩薩亦照見五蘊皆空,現在學佛的人亦要照見五蘊皆空,路就是這樣行,把照見五蘊皆空,再濃縮為一個字─「照」!

慧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「佛言,文殊,汝入不思議三昧耶?文殊師利言,不也,世尊。我即不思議,不見有心能思議者,云何而言,入不思議三昧?」

 

《大寶積經》上有一段文殊菩薩與佛的討論。文殊菩薩故意裝作不懂而問佛。文殊菩薩在佛教中代表大智慧,一個人成佛成道是大智慧的成就,不是兩條腿一盤做功夫的成就,最後的成功悟道是智慧。你把佛經當劇本、現場記錄看就有意思了。佛問文殊,你是不是經常進入那個不思議的境界呢?換句話說,你常常入定嗎?

 

文殊菩薩說,世尊,沒有這回事!「我即不思議」,我本身就是不可思議!這個心性之體,天天想明心見性,你見到哪裡去啊!我們自己身心本身的功能就是不可思議,為什麼還要再去找一個不可思議的定來入呢?就是這一句話答覆完了。

慧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說到人的死亡,其實人天天隨時在死,不只一年一月的衰老,而是每個時辰,每一刻、每一秒都在衰老。莊子講得更徹底,「方生方死,方死方生」,當你生出來的時候,就是死亡的開始,即生即死,隨時在生死。莊子講生命更有意思的一句話,我常引用的,就是「不亡以待盡」。這是莊子對於人生價值、生命價值的一句定論。看到人活一百歲,或者一百五十歲;我也活了九十歲,看起來是活著,實際上是「不亡以待盡」,等死而已。

 

當你第一天生下來,就已經開始死亡。你說這個孩子幾歲了?三歲。唉,前面的已經死亡了,後面來的日子,隨時隨地在死,在衰弱,在消亡。所以,生出來會老,會生病,老就是一種病,最後是死亡。老病是中間,是死亡的一個前奏。生與死是相對的,對待道理,觀待道理,有生必有死,不過早死遲死而已。所以人要修到青春常駐,永遠保持青年一樣健康,那是不可能的。但是也有可能,這是秘密了。《楞嚴經》上說,有秘密在,看你怎麼做工夫。但是也不是永恆,不過衰老得慢一點而已。

 

我們了解了這個以後,現在再講人的死亡問題。剛才說的是,一個人很安詳的在自己家裡壽終正寢的死。當病人要死亡以前,四大先起變化。首先是地大發生障礙,變化了,人體的地大是骨節、筋骨。所以年紀大了的人,或風癱了的人,半邊沒有知覺了,筋骨、神經這些死了,也就是地大的半邊已經死了。我們現在不講醫學,講醫學更細了。

慧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南懷瑾─佛法就在魔法中

 

「阿難,有此四魔,八萬四千諸煩惱門,而諸眾生為之疲勞,諸佛即以此法而作佛事,是名入一切諸佛法門。」學佛就是為了破除魔障,人生到處是魔,開眼閉眼都是魔。羅漢在中文的意義是殺煩惱賊,翻成殺賊不是太高明,所以還是用羅漢。人生有四種魔:煩惱魔、陰魔、死魔、天魔。第一個煩惱魔我們就解脫不了。可是要注意,佛學說人生是煩惱的,煩惱不是痛苦,比痛苦輕,討厭就是煩,覺得頭痛就是惱。人生隨時隨地有煩惱,這是個魔障。魔字在古代是用磨,就是磨練之意,到了隋唐以後把磨字下面換成了鬼字,這下子糟了,磨變成了紅眉毛綠眼睛的魔了。

 

煩惱魔多得很,貪瞋癡慢疑都會起煩惱,貪長壽,貪名,貪利,貪學問,貪學佛,都是貪。心裡所貪的辦不到,就起煩惱了。陰魔是五陰魔,色受想行識都是魔。例如你色身病痛,困擾你,是色陰魔。受陰魔是身上的感受,像打坐氣脈不通啦。想;思想停不了,不能達到「寂寞無言,無說無示,無識無作無為而作佛事」,被思想困擾,妄念空不掉。就算你思想感覺都空了,這生命生生不已的功能,流轉的力量仍然不停。識陰魔更多了,思想的最高境界,識陰都是魔,這講起來就要講唯識了。死魔,人活著就是在等死,當你第一天生下來,就向著死的那一天前進,誰也免不了。

慧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「布施是道場,不望報故。」真布施是一切都捨出去了,為什麼布施不求福報呢?布施而不希望有回報是很難的,我們可以很慷慨的布施,過後碰到利害關係時又會後悔的。布施出去了就應該丟下,心中沒這個事了,不期望什麼回報。

 

我們是不是常常聽人埋怨:自己不是壞人,做了很多好事,為什麼結果卻有這樣遭遇?我們有沒有檢查自己的心理,是不是會這樣?例如你對某人好,這是布施,如果你又認為某人應該也對你好,這就是下意識地期望有回報。菩薩發心布施是不求回報的,我對你好,你對我好不好是你的事,沒有計較心或利害心的。

 

「持戒是道場,得願具故。」學佛的人由三皈依開始,五戒、八關齋戒到沙彌戒、比丘戒、菩薩戒,這戒行修持是硬性規定的,是由外面打進內心,由外形的管理改變自己的內心。智慧不一定要依賴戒行而發,那是由內心的發動打到外面來。真正智慧成就的人,持戒一定很嚴肅的。

慧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「布施是菩薩淨土,菩薩成佛時,一切能舍眾生來生其國。」真能布施是菩薩的淨土,一切能舍的眾生才有資格往生佛土。我們雖然口口聲聲講布施,都希望人家布施給自己,法布施、財布施、無畏布施,哪一點給人家了?

 

「一切能舍」不是光把錢布施了就是布施,這是外布施;還有內布施,要把一切煩惱妄想乃至身心皆空。一切能舍的眾生,是絕對無我,是人無我,法無我的菩薩,才能做到一切能舍,才有資格來生佛國。

 

「持戒是菩薩淨土,菩薩成佛時,行十善道滿願眾生來生其國。」真正戒行清淨了,就是菩薩的淨土。講到戒行多可怕,三皈五戒、居士戒、沙彌戒、比丘戒、比丘尼戒、菩薩戒,有多少?《維摩詰經》沒有講得這麼可怕,你只把十善業道做到,一切戒行早圓滿了。

慧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我們解釋佛經的名詞,最困難的是「回向」,禪宗的祖師爺說回互。大家念完佛經以後念兩句回向,那是口頭回向。比如我們為父母親念經,最後也要念一個回向的句子。有同學問我究竟什麼是回向,這同學的學問很好的,難道他連這文字都不懂嗎?絕對懂的,可是他還要問,是真問題。其實回向還真難懂。你說做了功德之後,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,是不是還是做生意的心理?還是有所求心,不過所求的目的不同而已。

 

佛法這個回向的名詞,翻譯真是好。回向就是輪迴,輪迴就是迴旋,回互,也就是無始無終,終而復始。你懂了物理的道理,我們的心本來就有回向的功能。換句話說,善有善報,惡有惡報,這個報就是回向。我經常要你們留意科學,科學越通,佛法越昌明,佛法是真正的科學。回向是本位不動,旋轉的道理,有向心力也有離心力。我們念經為父母作功德,你只要這個念頭一起就已經回向了,不是在回向之外更加回向。

 

怎麼樣是回向呢?這個問題嚴重了,連好幾位老前輩都問過我,關於回向的意義。他們的學問都很好,不是不認得這兩個字。古人為什麼翻譯成回向?意義是非常深刻的。你若是懂了輪迴,就會懂回向。宇宙萬物是旋轉的,起點也是終點,因中有果,果中有因。回向也是這個道理。布施出去,我就沒有了,其實正是你的有。你覺得什麼都犧牲了,正是你的成就。不過你如果因此存著要回收的心理去布施,那就糟糕了,反而不會回向的。如果你無心布施,它自然就回向。例如有人問我,要怎麼念經回向給父母,這很簡單,你只要起這一念就回向了,這就是心念的力量,不用再念出來這是為了誰為了誰的。

慧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不善就是惡業,我們要仔細檢查自己,假如平常思想習氣裡有壞的念頭,必須自己能截得斷,這是修行的初步,這也就是行願。還沒有生起的壞念頭,要防止它生出來,這句話要注意,真是修行人,看到這句話都會發抖,為什麼?

 

你覺得自己平常沒有壞心眼,那是因為它還沒有發出來。即使最善、最好的人,在好極了的時候,也會起很壞的壞心眼,自己都檢查不出來,這是非常、非常嚴重的事情。看過去宋、明理學家的資料,在做善事的時候,同時也做了很大的壞事,自己做了都不知道。所以行善培養功德,要最高的般若智慧,不是那麼簡單。有時你覺得自己很嚴肅、很端正,實際上天天在做壞事。行願就有這樣難!任何人一點主觀的知識,一點點學問,自認為是對的,但以根本智一照,往往有最大的壞念。所以,不善已生令斷,未生令不生,是最難的。

 

我們以心理學的立場檢查自己,一天二十四小時當中,自己的心行中,有哪一個念頭是真正的善?假如是一個真正嚴格檢查自己心性的修行人,可以查查看,在一天之中,又有哪一個念頭是真正的至善,多數不過是糊里糊塗過日子而已。不要說行為中有善事,連至善的念頭都沒有起來過。

慧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真正的禪宗很簡單,五代以前的祖師,就是用「直指人心,見性成佛」作為觀心的方法,人人做得到。初步先曉得人有思想、有念頭,比如別人講話,我們聽到話,這是一個觀念,一個念頭,這個念頭隨著別人的話講過了,我們聽的作用也過去了。

 

我們靜坐時觀心,這人「心」,不是明心見性的心,這個心代表思想,以及煩惱的念頭,這人念頭一來。比如:阿福下午要來看我,三點鐘來,我準備請他上咖啡館。這樣正是三、四個念頭過去了。算了,請他喝杯茶就可以了,或是吃一碗擔擔麵;不來最好了,太麻煩了,我又沒錢……。念頭一個個跳來跳去,這個心就是這個樣子。

 

我們要看清楚,當前面一個念頭跑掉,而後面一個念頭還沒來時,中間有段空空洞洞的,保持中間這個空,就叫觀心法門。

慧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普現色身菩薩問維摩居士,你的佣人財產到哪裡去了?維摩居士回答,塵勞是他的佣人。塵勞是塵勞煩惱,中國文學形容這個世界是紅塵,這是中原文化,因為中原地帶是紅土高原,風沙一起,空中都帶有紅顏色的塵埃。現代的都市空氣污染,就不是紅塵,而成了烏塵。塵是指這個世界,勞是指這個世界中的眾生勞苦。在塵勞中的眾生,每天都有無數煩惱。佛說眾生在一念之間有八萬四千煩惱。何謂一念?一呼一吸叫作一念。你說自己沒有這麼多煩惱,對不起,那是你檢查不出來而已,那還不夠資格談學佛。盡管你在研究佛學,也到處去聽經,什麼活動都有份,只不過是個佛油子,佛教中的老油條,一點用處沒有,對自己都認識不清楚。要是自己起心動念可以檢查出來,你學佛可以算入門了。

 

維摩居士說「弟子眾塵勞,隨意之所轉」,塵勞就是我的弟子,我利用塵勞煩惱促成我道業成長,怎麼說我沒有佣人?我到處有佣人!

 

學佛用功夫就在下一句「隨意之所轉」,自己不要為情緒煩惱所困住,要把煩惱思想轉過來,轉煩惱成菩提。維摩居士說可以隨意轉煩惱,指揮它像指揮佣人一樣。

慧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「善護念」這三個字,鳩摩羅什不曉得用了多少智慧翻譯的。後來禪宗興盛以後,有一位在家居士,學問很好,要註解《思益經》,去見南陽忠國師。南陽忠國師說:「好呀!你學問好,可以注經啊!」說著就叫徒弟端碗清水,放七顆米在裡頭,再放一雙筷子在碗上,然後問:「你曉得我現在要幹什麼嗎?」居士說:「師父,我不懂。」南陽忠國師說:「好了,我的意思你都不懂,佛的意思你懂嗎?你隨便去翻譯,隨便去註解嗎?」

 

很多人以為自己佛學搞好了,就開始寫作了,可是研究鳩摩羅什的傳記,就知道他是一個到達悟道、成道的大菩薩境界的人,他當時翻譯的「善護念」這三個字,真了不起。

 

不管儒家、佛家、道家,以及其他一切的宗教,人類一切的修養方法,都是這三個字──善護念。好好照應你的心念,起心動念,都要好好照應你自己的思想。如果你的心念壞了,只想修成功有了神通,手一伸,銀行支票就來了,或是有些年輕人,想得神通,就看見佛菩薩了,將來到月球不要訂位子,因為一跳就上去了。用這種功利主義的觀念來學佛打坐是錯誤的。你看佛!多麼平淡,穿衣服,洗腳,打坐,很平常,決不是幻想,決不亂來,也不帶一點宗教的氣息,然後教我們修養的重點就是「善護念」。

慧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《藥師經》:「復次,曼殊室利,若諸有情,好喜乖離,更相鬥訟,惱亂自他,以身語意,造作增長,種種惡業,輾轉常為不饒益,相互謀害。」

 

經典就是戒律,就是修行的範本。這一條,佛告訴文殊菩薩,眾生具有劣根性,喜歡乖離,喜歡破壞人,天生的喜歡破壞團體,喜歡破壞別人的事。我們在社會上經常看到,與他毫不相干的事,他聽了就去破壞。出家人或者對社會的事少接觸,我們在家人在社會上接觸的事多了,看的更多。

 

在人面前說別人,這是眾生與生俱來的業力。「好喜乖離」,就是喜歡做破壞人家的勾當。破壞了對他本身有沒有好處呢?他有時也替人家掉眼淚,但不要這樣做好不好呢?他自己也控制不住,這是他的業,他的地獄業。

慧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佛說,輪迴以無明為本。換句話說,普通人,都是無明在做主。「一切有支輪,無明最自在,自在力所轉」,十二因緣裡,無明最難懂,它獨立為主的,做了你的主。比如說,明日早晨起來,第一個思想是什麼,你知道嗎?不知道,這就是無明。無明一來,你就跟著轉了

 

「無明最自在,自在力所轉故」,就是無明做了你的主,無明自在了,你不自在,你做不了他的主,我們成為一念無明的奴隸。無明的原因你找不到,無緣無故來的,它是無作之作來的。比如,你好好坐著,忽然來了一個念頭,你就跟著亂跑,你找不到原因。你真懂了無明,就會真的明白十二因緣了。

 

了解了死魔、煩惱魔,所以要跳出死魔、煩惱魔,跳出無常,就不怕生死了。最大的魔就是死亡,死魔還不可怕,最可怕的是自己的無明。煩惱是無明來的,煩惱是果,無明是因。所以要明心見性,打破無明。無明破了以後,大智慧出現了,光明自在了。無明破了,明相現前,等於電燈開關一打開,一切黑暗沒有了。得道以後,智慧的光明呈現,晝夜長明,永遠清明,乃至跳出了生死,沒有無明乃至老死了,成就一切妙淨相,所以叫淨土。

慧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現在這個社會,壽終正寢也辦不到了;當然,最好是無疾而終。有幾個朋友的長輩,晚上吃飯,跟兒女還在談笑,自己一邊講,我累了,就這麼一靠,走了!我的母親一百歲走的,過年晚上吃飯,子孫滿堂坐在一起,還吃了兩碗乾飯,然後說我去睡了。第二天,正月初一早晨,我的太太發現她走了!最好是這樣,沒有病,走了。

 

所以佛學講生命的無常,人生的境界,有四個觀點:「積聚皆消散,崇高必墮落,合會終別離,有命咸歸死」。

 

「積聚皆消散」,一個人窮苦出身,拚命賺錢發財,不管賺了多財富,終究會散掉。例如很多有錢的家庭,主人死了以後,兒女太太爭財產打官司,留下一大堆虛名與笑話而已。

慧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凡是人都有慾望,慾望的奔馳,會使人心非常危險。能毀滅自己、也毀滅世界,通通都是慾望的問題。

 

這裡我們說一個阿拉伯文化中的故事。中東都是信奉伊斯蘭教的,有一個伊斯蘭教的老阿訇退休,在山裡修道。有一天一位中東的國王,帶一批人去打獵,這位國王射中一隻麋鹿,這只麋鹿帶箭負傷,拚命地逃奔,逃到這位阿訇的身後,阿訇回頭見這只麋鹿負傷,知道有獵人在後面追殺,就將寬大的袍襟把受傷的麋鹿掩蓋起來。不久國王的一名部下,先追到阿訇的身前,不見了麋鹿,就問阿訇有沒有看見,阿訇閉目修道,理也不理;這名部將問幾次都是如此,就說要殺掉阿訇,阿訇張開眼睛請問部將是什麼人?這名部將報告了國王的名號,阿訇說:「你的國王是我的奴隸的奴隸」,這位部將聽了大為光火,要把阿訇殺掉。這時國王正好趕到,問明原因後,轉問阿訇知道不知道犯了罪。

 

這位阿訇說事實上你是我的奴隸的奴隸。國王說:「你的奴隸又是誰?你講得出來,可以無罪。」阿訇說:「你不要生氣,坐下來慢慢聽。我以前給慾望當奴隸,現在我修道了,已經懂了,再也不會聽慾望的指揮了,我可以指揮慾望,所以慾望變成了我的奴隸。而你雖然當國王,卻充滿了慾望,連一隻麋鹿都不放過,可見你還是聽慾望的指揮,做了慾望的奴隸,所以你是我奴隸的奴隸。」這位國王一聽恍然大悟,馬上拜這位老阿訇為師,追隨他學道了。這是伊斯蘭教流傳的故事。

慧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心無礙菩薩曰:「身、身滅為二。身即是身滅,所以者何?見身實相者,不起見身及見滅身。身與滅身,無二無分別,於其中不驚不懼者,是為入不二法門。」

 

心無礙菩薩所報告的不二法門,就是我們所講的了生死。世人最恐怖的就是生死。死了怎麼辦?死了就沒有我了。有沒有我是另外一個問題,但是認為死了就沒有我了,就是認為這個身體是我,在佛法上這是惡見,不是善見。身體不是我,是這一生借用的工具,是四大假合而成。一般人分生死,是以身體失去功用就叫作死亡。一般人的恐怖和悲哀就是怕死亡到來,我這個身體沒有了,我到哪裡去?

 

學佛的人不應該有這樣的看法,生命是永恆的,非斷非常。一般人認為的生死,在佛學叫分段生死,所以凡夫的六道輪迴是分段的,不論活多久,僅是整個生命中的一段。得了阿羅漢果的人,可以預知生死,乃至可以決定要活幾百年幾千年,因此認為自己沒有生死,其實還是在生死中,在佛學上講是變易生死。能離開分段生死,去掉變易生死,回到自己生命根本道體上,這樣就是不生不滅,勉強可以叫作了生死。

慧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南懷謹─談學佛人易犯的毛病

一、見地不對:

平常人到廟裡花百元錢,供上香蕉、然後燒香、磕頭,求丈夫兒女好、陞官發財,然後把香蕉帶回去,自己慢慢吃。學佛人誤以為沒有這種心理,其實是方式不同而已,也想打坐就能成道,雖不求香蕉,卻在求腿。都喜歡打坐的功夫和境界,只要聽說那個人有功夫,反正好奇就去追求了,至於道與功夫是什麼定義,也搞不清楚,這就是見地不清。

 

二、不信因果:

慧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南懷瑾─釋迦牟尼佛 抬頭悟道悟的是什麼

 

今年正月間,一位老朋友蕭先生來看我,臨走時問了一句話:「釋迦牟尼佛十九歲出家,最後抬頭睹明星而悟道,他悟的是什麼?」

 

這個問題如果是別人問,倒沒有什麼重要;但蕭先生研究佛學多年,他提出了這個問題,卻是不比尋常。

文章標籤

慧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現在有許多人不信因果,那有什麼希奇呢?現在教育不同了。我們過去中國文化、外國文化,基本上人類文化過去是無形中相信因果,注重道德。而現在人,你說「現在人沒有道德。」我說你錯了,還是有,不過他的觀念不同了,現在年輕人講「價值」論,價值觀念,看一件事,先看「有沒有價值啊?」其實他不知道:「道德就是價值。

 

現在你埋怨這些年輕人,年輕朋友不信因果有什麼關係呢?我說那有什麼希奇?你不要驚訝,這些年輕人他現在不信甚至反對因果,等他年紀大一點,慢慢就會知道因果的可怕,就是等待年齡了。

 

文章標籤

慧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「復次。須菩提。善男子。善女人。受持讀誦此經。若為人輕賤。是人先世罪業。應墮惡道。以今世人輕賤故。先世罪業。即為消滅。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」─《金剛經》

 

這是個大問題啊!佛告訴須菩提,假使有人誠誠懇懇學佛,研究《金剛經》,結果一輩子倒楣、為人輕賤。有人事業很好,生意也做的很大,功名也很好,偏要跑來學佛,我說你不要搞啊!這個事情不是好玩的,學佛就要倒楣的。他說菩薩會保佑發財;我說佛不管這個事,因為佛學是空道,你要學只有放下。當然也有些人學佛反而發了財,大部分都是遭遇更多困難。不但學佛如此,信別的宗教也是一樣的,很多人說自己一輩子作好事,結果倒楣透頂,什麼壞事都到他身上。

 

歷史上司馬遷也懷疑這個問題,善人做好事,偏要倒楣;壞蛋個個好得很,身體又健康,精神又好又發財,又有辦法,這個世界上因果報應到那裡去了呢?這是個大問題。

慧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1 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