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分類:宣化上人 (13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參禪即是「靜慮」,淨到極點,什麼思慮也沒有了,所謂「淨極光通達」,必要淨到極點,智慧光才顯露,而能開悟。淨不到極點,則光不能通達,也不能悟。欲淨到極點,必要本著六大宗旨。

 

一、不爭

 

世界為什麼一天比一天壞?因為人人都爭。這包括爭名、爭利、爭權、爭地位,最嚴重的是爭色。人心裡常與自己鬥爭,一會兒想修道,一會兒想發財,一會兒又想吃好東西,自己與自己常不平安。自己心裡有鬥爭,人與人之間亦互相衝突。為什麼衝突?因為爭利益;為什麼要爭利益?因為想維持自己的生活,養活自己的家庭。而家庭的基本就是色欲,乃本着色欲而成立的。為了維持這個色欲,保護自己的家,便引致人與人之間的紛爭;次而導致家與家爭、國與國爭,其根本原因是一致的。起初是一國內國民與國民爭,進而與其它國家紛爭,推而廣之,擴而充之,則世界與世界爭,星球與星球爭,造成水火不兼容之局面;宇宙內大戰爭,皆由這一念的爭心而起。因此,我們坐禪,先要把這個爭心停止。

慧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「佛告阿難:諸佛如來語無虛妄。若復有人身具四重、十波羅夷,瞬息即經此方他方阿鼻地獄,乃至窮盡十方無間,靡不經歷。能以一念,將此法門,於末劫中開示未學,是人罪障應念消滅,變其所受地獄苦因成安樂國。得福超越前之施人百倍、千倍、千萬億倍,如是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。」

 

「佛告阿難」:佛告訴阿難說,「諸佛如來語無虛妄」:諸佛不打妄語,不撒謊的,不講假話的。

 

「若復有人身具四重、十波羅夷」:假設有人,身具四重和十波羅夷。

慧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觀世音菩薩,觀世音來自於竺法護與其弟子譯於長安敦煌寺的《正法華經》。竺法護初譯「光世音」其弟子聶道真改為「觀世音」。玄奘新譯為觀自在,中國略稱為觀音。

 

觀世音菩薩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徵,無論在大乘佛教還是在民間信仰,都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。以觀世音菩薩為主導的大慈悲精神,被視為大乘佛教的根本。佛經上說,觀世音是過去的正法明如來所現化,他在無量國土中,以菩薩之身到處尋聲救苦。

 

觀世音與阿彌陀佛有著特殊的關係。他是西方三聖中的一尊,也是一生補處的法身大士,是繼承阿彌陀佛位的菩薩。

慧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你拿一個球往牆上打,它也就彈回來,那就是股回力。菩薩自性常生快樂,所以也能令眾生常生歡喜;因為菩薩他本身是快樂的,眾生見到菩薩都生快樂,被菩薩影響,也都不憂愁了。

 

這好像什麼呢?就好像一面大圓鏡似的。大圓鏡在你面前現出來,你若是歡喜,鏡子裡邊人也歡喜;你若是憂愁,鏡子裡邊那個人也憂愁。菩薩本來是如幻如化的,好像鏡子裡邊那個人一樣,他是歡喜的,眾生見著鏡子裡邊那個人,也就生歡喜了。

 

這是一種反彈的力,你就在心裡對人有不滿意的地方,有一種反彈的、反射的力量;你不高興人,人家就會不高興你。好像你拿東西往牆上打,東西碰到牆上又撞回來,這就是造業的一個路。你對人家發脾氣,人家對你也發脾氣;你對人家歡喜,人家對你也歡喜,這叫反應,又叫彈力,又叫反射。

慧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一、缺德就是要發脾氣

 

你的罪障消滅,善業才能全。你罪障不消滅,善業也不能全。這都是對待法。罪業是什麼?是在外邊,你對人發脾氣,瞪眼睛,這都是有罪業。凡是人有脾氣,都有罪業。沒有罪業,他沒有脾氣的。你看佛什麼時候噘過嘴?什麼時候對人發過脾氣?他呵斥人就說:「咄咄胡為寐,螺螄蛤蚌類;一睡幾千年,不聞佛名字。」這只是喝斥,並不是發脾氣。他不會用阿修羅的脾氣,對人瞪眼睛,所謂「缺德帶冒煙」,冒煙就是發脾氣,缺德就要發脾氣。有德行的人不會發脾氣的,遇到什麼境界來了,都是處之泰然,沒有問題。可是也不能面皮厚厚的,說:「什麼也不管了。」這也不對,你的面皮有核子工廠的牆那麼厚,什麼原子彈也打不破,那是沒有用。所以你罪障消滅了,善業才能成全。

 

二、修行要注重德行

慧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這叫五鬼鬧宅,你心裡邊有這五鬼,外邊的鬼也就來了,所以種種的鬼怪就現出來。

 

鬼是一股陰氣

 

有多少人,就有多少鬼。人沒有數量,鬼也沒有數量。修行,你有什麼思想,就會有什麼鬼。所謂鬼就是一股陰氣,你有什麼不好的思想,陰氣就來了。你要是能改變你的思想,陽光就照進來,就有智慧了。什麼叫「鬼」,就是愚癡,愚癡就是鬼。

慧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《金剛經》:「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,如露亦如電,應作如是觀。」

 

一切有為法,就是一切有所作為,有表現,有形相的法,也就是世間法。世間一切一切都叫有為法,它的相對就是無為法。無為法不是如夢幻泡影,亦非如露如電。有為法是不究竟、不徹底,是無常的;無為法是無起滅,沒有開始,也沒有結束,它是無形、無相,無可表法。無為法有很多種,這裡說的是無為而無不為,大造大化,這種無為法是很不容易修行,也不易明白的。

 

一般人都著住到有為法上,迷戀於世間法,所以從早到晚求名逐利,在飄蕩的業海中隨波逐浪,一不小心就被業風吹得無影無蹤,而不知墮落到哪一道去?世界上人類這麼多,但其他畜生類也不少,地獄、餓鬼更多。所以在人道裡不容易站得住腳,因為業海浮沉飄蕩,就把我們人吹得頭昏腦脹,東西南北都分不清。

慧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各位善知識,今天我們在此地研究佛法,首先要問問你:「什麼是佛法?什麼不是佛法?一切法皆是佛法,沒有什麼不是佛法。人在世間,無論吃飯、睡覺、穿衣,都是佛法的表現。可惜我們不知道,在日常生活中體會佛法,還要到外面找去。」

 

什麼是外道?無非心外求法。能識自本心,見自本性,這就是真正的佛法。不須要好高騖遠,在你眼前的一舉一動即是。

 

《地藏經》云:「娑婆眾生,舉心動念,無非是業,無非是罪。」在每一舉一動中不作業,這就是功德。經典又云:「南閻浮提眾生,志性無定,習惡者多;縱發善心,須臾即退,若遇惡緣,念念增長。」我們累得地藏菩薩,晝夜不停地工作,救出這個眾生,那個又掉進火坑裡去,頭出頭沒,無有止期。

慧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「性定魔伏朝朝樂,妄念不起處處安;心止念絕真富貴,私慾斷盡真福田。」

 

我們為什麼有魔障?就因為「性」沒有定。如果性定,時時刻刻都是明明瞭瞭、清清楚楚。到了這種程度,內觀其心,心無其心;外觀其形,形無其形,這時身心皆空,遠觀其物,物也沒有了,身心物這三種都沒有了,這時只有空理,依空理而起中道。這個中道,沒有喜,沒有怒,沒有哀,沒有懼,沒有愛,也沒有惡,更沒有欲,在喜、怒、哀、懼、愛、惡、欲七種感情上,沒有波浪。那麼在內沒有妄想,在外也沒有貪求,內外身心都清淨,這種境界就是性定,性定就是中道的本體。

 

性定,就不會被七情的境界所動搖,堅固如金剛山一樣。若是見喜時,你知道喜;見怒時,你知道怒,這就證明你還沒有性定。或者境界來了,你就生一種貪愛的執著,或生一種憎惡的執著,這就是沒有性定。

慧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這位持地菩薩,就是在《楞嚴經》所說的持地菩薩。這位菩薩在無量劫以前,是一位沒有讀過書,不認識字的人;雖然沒有學過佛法,但是他的行為和佛法很接近。他力量不但大,而且還無窮無盡,一般人拿不動的東西他可以拿,一般人挑不動的東西他可以挑,一般人做不到的事情他可以做。

 

他做什麼呢?就是平治道路;凡是道路不好走的地方,他都用器具把道路平填得容易行走了。有時他又修橋,等到有車過橋,走不上去,他就幫著推車過橋;有的人挑東西辛苦了,他就幫那人挑東西,但他可不求代價,不求工錢。

 

持地菩薩一向都行這種苦行很久很久,有一次就遇著毘舍浮佛問他:「為什麼你要平治道路呢?」

慧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「往昔所造諸惡業,皆由無始貪瞋癡,從身語意之所生,一切我今皆懺悔。」我們人在往昔所造的業有善有惡,善惡夾雜不清。所以有時生了善心,但有時又生了惡念。一念善就「諸惡莫作,眾善奉行。」但起了惡念,就想「諸惡皆作,眾善不行。」因從無量劫就是這樣善善惡惡,今天做些善事,明天做些惡事,後天又造作些不善不惡業,因此當修道時,就不易擺脫業報。所以有時想修行,有時又不想修行,有時想清淨,有時又想染污,只知隨波逐浪,不知漂流到何處,這都是往昔所生的念,而今生結這種果。前念想修行,後念又想還俗;前念想弘揚佛法,後念又想滅佛法,複雜得很!如此怎麼辦?就是要學習般若智慧,「擇善而從,非善則改;是道則進,非道則退。」要時時提高警覺,如臨深淵,如履薄冰,要這麼小心來修行。

 

所謂:「差之毫釐,謬之千里。」所以修行是「舉動行為管自己,行住坐臥不離家。」要念念清淨、念念光明,不要念念染污,不要念念黑暗。我們每一念都要很小心的,每一念若是善,則光明越多,但若念惡,則越來越黑暗。善人有股白光,惡人則有股黑氣,所以做善做惡,自然會現出形相來。你能瞞得了人,但瞞不了鬼神、佛菩薩。所以無論出家人或在家人,不要在佛教中不但不立功,反而造罪業。要知道為什麼從無量劫來,總不能脫輪迴苦,仍是迷迷糊糊的?就因為糊塗賬算不清,是非淆雜,清淨和染污一半一半的,所以超不出六道輪迴。

 

我們若想真正修行,要成佛,則在未成佛前,一定要勇猛精進,不能隨便。要知道「是日已過,命亦隨減。如少水魚,斯有何樂?」無常鬼就快來了,有何值得這麼散亂、不修行呢?「大眾!當勤精進,如救頭然。但念無常,慎勿放逸!」

慧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淺言之,善知識就是有智慧的人,惡知識就是愚癡的人。善知識有正知正見,惡知識有邪知邪見。合乎佛法就是正知正見,不合乎佛法就是邪知邪見。善知識依照佛法修行,惡知識依照魔法修行,善惡的關鍵在這個地方來分別。

 

善知識用「四攝法」來教化人。何謂四攝法?就是佈施、愛語、利行、同事。這四種法容易和眾生打成一片,令眾生對於佛法發生興趣,深信佛法。
(一)佈施:要想令人相信佛法,必須佈施財和法給他,令他對你發生好感。
(二)愛語:就是不違背人情,不違背佛法,說些慈愛的話。

文章標籤

慧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我希望各位學佛的人,都要老老實實地學佛,不要學一些奇奇怪怪的東西。「平常心是道,直心是道場」,心若彎彎曲曲的,就不是道場,心要不平常,那也不是道場。

 

所以不要好高騖遠,不要學神通,不要貪神通,因為一貪就和神通不相應了;一好高騖遠也和神通不相應了。

 

神通就是智慧,要想學智慧,就先要學老實,老老實實念佛,老老實實學教,老老實實看住自己的行為。

文章標籤

慧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