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分類:聖嚴法師 (46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從自我肯定、自我提升,到自我消融,是從「自我」到「無我」的三個修行階段。事實上,在未肯定自我之前,是無法達到無我的境界,所以,我們必須先從「自我肯定」練習起。

 

自我肯定就是「肯定自己的所做所為」,不管是對於過去或現在的所做所為,都要負起責任;對於未來,也應該有一定的方向和規畫。

 

那麼,何謂自我?自我包括從過去到現在,現在到未來所有的我,而以現在、當下的自己做為立足點。所以,過去是自我、現在是自我、未來的也是自我。而過去、現在和未來又是什麼?若從時間的範圍而言,「過去」可以是去年,也可以是前生,也可以是久遠以前的前生;「現在」可以說是這一生、今天,或這一秒鐘、這一剎那;而「未來」也是一樣,時間可長可短。

慧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聖嚴法師─不眷戀,也不逃避

 

佛法雖然談到人生有種種苦,但這並不代表修行佛法的人一定要遠離世間,或消極地逃避現實,才能夠離苦得樂。

 

「苦」這個字,聽起來好像只是一種舌頭所嘗到的味覺。其實佛法所說的「苦」,並不一定是感官上的苦,主要是指觀念上的苦。真正的苦是「心苦」,一個人的人生觀念如果不清楚、不正確,老是以自我為中心,就會作繭自縛、自找麻煩。所謂「天下本無事,庸人自擾之」,我們就是因為常常庸人自擾,才被稱為凡夫俗子。

慧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修行就是徹底改變自己的習氣,讓自己做一個有理性、有智慧的人,改變自己面對環境的心態。

 

很多人以為吃素唸經、禮佛拜懺、做慈善工作,甚至修神通、修到有未卜先知的能力,或是把身上的氣脈打通了,就叫做修行。其實,所謂修行,簡單的說,就是修正自己身體、語言、行為的偏差,通過任何方法而達成這個目的,就是修行。所以,上述如誦經拜懺、吃素禮佛,這些作法的確可以讓我們得到身心的平靜安定,因此,它也是修行的方法之一,但不是修行的目的,這要弄清楚才行。至於修禪通,佛教主張因緣果報,一切的一切皆緣於過去生活中的業力牽引,而有現前的受報,未來的出路,也要靠著各自本身的努力才會慢慢好轉,單憑神通的無濟於事的。

 

很多人梵具唱得很好,誦經持咒都很熟練,這樣固然很好,但這只是修行的入門功夫。所謂:「誦經不如解經,解經不如行經。」經典教導我們修行的方法,知道方法、熟悉方法,還要一步一步確實的去做,才能得到修行的利益;如果在日常生活、工作之間,還是跟以前一樣,動不動就怨天尤人、牢騷滿腹,那表示吃素誦經只做了表面功夫,對於修正自己的習氣、行為和觀念都沒有絲毫的益處。

文章標籤

慧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當惱人的情緒來襲時,如何重拾愉快的心情?

 

禪的態度是:「知道事實,面對事實,處理事實,然後就把它放下。」簡而言之:「面對它、接受它、處理它、放下它。」人生,真的有很多不公平要去接受。生活,難免出現逆境。逃避解決不了問題,只有用智慧把責任負擔起來,才能真正地從困擾的問題中獲得解脫。因此,放下的幸福,簡單而深沉。

 

面對它、接受它、處理它、放下它

文章標籤

慧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有念墮魔網,無念則得出;心動故非道,不動是法印。──大智度論卷八.釋初品中放光第十四之餘
  
  起心動念是一般人在一天當中,幾乎時時刻刻都在發生的事,這個偈子則說,一有念頭就墮入魔網,無念則不被魔網束縛。這對一般人而言,是很不容易做到的,不過要看如何來解釋有念與無念的意思了。
  
  首先要瞭解「魔」是什麼?魔境擾亂我們的心,使我們自惱惱人。只要有煩惱的念頭生起,便是內心有了魔動,就跟外來的魔境相應,這是物以類聚。常人說心 中無鬼,心外的鬼就奈何你不得,心有弱點,外魔便趁虛而入。所以,沒有心魔不會惹魔,此乃邪不敵正,如果心中有邪念,外魔很容易來利用你而作為工具。所謂 外魔,也是因為你自己不能把守,受到外境的干擾,如果你能借力使力,也可將干擾轉為訓練,就不是魔了。

文章標籤

慧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人人都可以成佛,人人都有佛性。但是,大家並不懂得如何才能達到成佛的目的。菩提達摩所說的「心如牆壁」,就是它的方法。也就是,不講理論、不需要修行;只要求把自己的內心訓練成如同牆壁一般。

 

一、能藏能用

這個牆壁,應該是透明的。牆壁本身是不動的。但是,它可以任人使用;我們可以在牆壁上掛東西或畫東西。牆壁上,雖然是掛了東西或畫上東西,但是,牆壁本身並不曾改變。

 

文章標籤

慧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«12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