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「祖曰。汝作此偈。未見本性。只到門外。未入門內。如此見解。覓無上菩提。了不可得。無上菩提。須得言下識自本心。見自本性。不生不滅。於一切時中。念念自見。萬法無滯。一真一切真。萬境自如如。如如之心。即是真實。若如是見。即是無上菩提之自性也。」

 

神秀一承認是他作的,五祖就得到答案了。「祖曰:汝作此偈」:說你作這個偈頌,「未見本性」:你還沒有見到本性,沒有見性,「只到門外,未入門內」:你只還在門外,是個門外漢。「如此見解」:這種見解,「覓無上菩提,了不可得」:你想修行,得到無上菩提,這是了不可得的。「無上菩提,須得言下識自本心」:這無上菩提,你得在這個言下,說了這話,就認識自己的本心,「見自本性」:你明心見性,「不生不滅」:知道自性不生不滅。「於一切時中」,「念念自見,萬法無滯」:這一切法,都是圓融無礙的,沒有一點滯塞不通的地方,「一真一切真」:你一樣若真了,樣樣都真,「萬境自如如」:萬境都是到如如不動這境界上了!「如如之心」:在你如如不動這個心,「即是真實」:這才是真實呢!「若如是見」:你若能這樣見的話,「即是無上菩提之自性也」:這才是無上菩提的本性呢!

 

「汝且去。一兩日思惟。更作一偈。將來吾看。汝偈若入得門。付汝衣法。神秀作禮而出。又經數日。作偈不成。心中恍惚。神思不安。猶如夢中。行坐不樂。復兩日。有一童子於碓坊過。唱誦其偈。惠能一聞。便知此偈未見本性。雖未蒙教授。早識大意。遂問童子曰。誦者何偈。」

 

五祖大師對神秀講:菩提自性,是不能用攀緣心、妄想心來求的。所以又告訴他說「汝且去」:你現在先去,「一兩日思惟」:在這一兩天之內,你再想一想,「更作一偈」:你再重作一首偈頌,「將來吾看」:拿來我看一看。「汝偈若入得門」:這入得門,就是明心見性,入到佛法的門裏來了,不作門外漢。你作的偈頌,如果是見性了,得到本體開悟了;「付汝衣法」:我就把衣缽傳授給你,你就做第六代的祖師。

 

「神秀作禮而出」:神秀向五祖頂禮,就出去了。「又經數日」:又經過了很多天,「作偈不成」:沒作成偈頌,「心中恍惚」:在這個時候,幾幾乎就發神經病,心裏恍恍惚惚的,「神思不安」:神就是精神,思是思想。精神和思想都不穩定,都不安,「猶如夢中」:就是沒有睡覺,好像在夢中似的,行住坐臥,都不知自己是幹什麼。你說他對這祖師的欲望多大!沒有考上,自己又不能再作偈頌,這恐怕自殺都有份,自己把自己殺了。可是「行坐不樂」:行和坐都不安樂。

 

「復兩日」:又過兩天,「有一童子於碓坊過」:有一個童子,在六祖大師舂米的碓坊旁邊走過去,「唱誦其偈」:一邊走,他就一邊唱,唱這個偈頌:「身是菩提樹,心如明鏡臺,時時勤拂拭,勿使惹塵埃。」他為什麼要唱呢?因為他想要得大利益,不墮落三惡道,又想見性;所以一邊走,一邊唱這個偈頌。

 

「惠能一聞」:六祖大師當時一聽見,「便知此偈」:他就知道,這個偈頌「未見本性」:沒有見著自己的本性。「雖未蒙教授」:雖然沒有經過人來教授他,「早識大意」:大的意思,已經早就明白了。「遂問童子曰」:就問童子,「誦者何偈」:你念的是什麼偈頌?

 

壇經2.jpg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慧林 的頭像
    慧林

    慧林無畏.金剛安樂

    慧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