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分類:淨空法師 (57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《華嚴經》上說,如果離開菩提心修一切善法皆屬魔業,那不是菩薩業,是魔業。這就說明菩提心重要,菩提心是個覺悟的心。前面已經講了菩薩業,實在講,沒有再說菩提心的必要,為什麼要特別把菩提心墊後?特別強調覺、迷的重要,所謂一念覺,就與佛菩薩相應,一念不覺就與魔相應。

 

自古以來,學佛的人最後變成魔,這個事情太多了,學佛成佛的人不多,學佛學成魔的人太多了。難怪世尊在《楞嚴經》後面用大篇幅的經文,《楞嚴經》總共有十卷,第九卷的後半近第十卷,總有一卷半的經文,佛給我們說五十種陰魔。五十種是五十種類,每一類裡面那不曉得有多少?都是學佛最後變成魔。他為什麼變成魔?忘失菩提心,把菩提心給忘了。所以《華嚴經》才說,忘失菩提心修一切善法,這一切善法就是佛法,這種人也很難得,完全是依教修行,雖然依教修行,就是菩提心忘掉了。依教修行為什麼還會忘掉菩提心?這個問題最好不要問,想想自己你就明白了。我們自己今天也很難得,也在這裡依教奉行,問問自己有沒有菩提心?這個答案不就是現成的嗎?真的,不在別人,就在自己這邊。

 

為什麼會忘失菩提心?一個是對宇宙人生的真相沒有看破,一個是煩惱、習氣沒有放下。看不破、放不下,哪來的菩提心?菩提心的確不容易,菩提心一發,真的發出來,你就不是凡夫,你就是菩薩,而且不是普通菩薩,是《華嚴經》上的初住菩薩。初住菩薩叫發心住,你們想想,發心住這個名詞是什麼意思?他菩提心發了之後,他就住在菩提心,就是此地講「不離菩提心」。離了菩提心,他還住什麼?他就不能叫住;住就是不離,他住在菩提心上。所以菩提心一發,他就是圓教初住菩薩,不但六道超越了,十法界也超越了。由此可知,我們有沒有發菩提心?我們也發了,從哪裡發?嘴皮上發的,心裡面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,口頭上發的菩提心不管用。這一句在「行願品」裡面非常重要。

慧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惠能大師,這是中國唐代禪宗第六祖,他開悟的時候,描繪自性是什麼樣子,他明心見性了,性是什麼樣子?他說了五句話,這五句話就是自性的本來面目。第一句他說「何期自性,本自清淨」,自性是清淨的,我們這個經題上清淨平等覺,第一個清淨。

 

第二句他說「何期自性,本不生滅」,自性是沒有生滅的,除了自性之外,都有生滅的現象。今天量子力學家發現,整個宇宙發生在什麼地方?發生在波動現象,如果這個波動停止了,宇宙就沒有了。這個波動,佛法稱為念頭、心想,一切法從心想生,色由心生,境隨心轉,這都是佛經上的話。

 

所以本性不生不滅,這是真正的自己。有生滅的,身體,有生滅的念頭都是假的,有生滅的念頭是妄心,有生滅的身體是妄相、幻相,凡所有相皆是虛妄。學佛,首先對於這樁事情要相信,不能懷疑。

慧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我是什麼?我就是法性,自性才是真正的我。這個我,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共同的。佛把大海比喻作自性,整個大海是我,現在起了水泡,執著那個水泡是我,把大海忘掉了。水泡破了,叫開悟,發現原來大海是我,遍法界虛空界是一個「自性清淨圓明體」。

 

一切眾生跟我什麼關係?同體,佛經常說同體大悲。不知道同體,不承認同體,迷的時間太久了。佛現在講清楚,能接受了,能不能做到?做不到,還是堅持我這個身,還是對立,不肯放下。

 

誰放下了?佛真正的學生。地位不高,小學一年級,《華嚴經》十信位初信位菩薩放下了,不執著身是我,真正肯定遍法界虛空界萬事萬物跟我同一體性。

慧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為什麼會退心?我們一般講的禁不起考驗。考驗愈嚴重,對自己的提升愈高。要怎麼樣才能夠突破這些考驗?那是真心信心,真願往生,真正願意做阿彌陀佛的弟子。無論什麼樣的誘惑,魔王波旬的手段很多,先是用財色名利來誘惑你,所謂高名厚利,你看到會動心,一動心,一退轉就毀掉了;再就用威脅,財色名利是軟功夫,威脅是硬的功夫,種種方法來打擊你,你能不能受得了,嚴重的像忍辱仙人遇到歌利王割截身體,他不退心,歌利王問他,你還能忍嗎?能,你沒有瞋恚嗎?沒有。如果禁不起誘惑,禁不起考驗,吃虧的是誰?是自己,不是別人。忍人之不能忍。

 

為什麼有這麼大的忍的心力、忍辱的心?因為了解諸法實相,一切法的真相。無論是威脅也好,利誘也好,全是假的,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。你要把這個東西當真,你就接受了,接受苦就來了,你就有苦受。如果我了解真相我不接受,不接受沒事。誘惑我們的人,欺負我們的人,陷害我們的人,他給我,我們沒有接受。沒有接受,那它都他退回去了。

 

這個意思要懂,好像送禮,我送禮人家不接受,那我們只有拿回來。那些人他受,接受了,他接受他造的惡業。這種惡業是屬於性罪,本身就是嚴重的染污,就是嚴重的業障。因此我們能夠體會到,世出世間法裡頭,我們一切所受的全是自作自受,人家給我,我不接受,沒事,一絲毫障礙都也沒有;我要接受了,接受不就愈想愈生氣嗎?這個生氣對我們的身心都不健康,我們的道業退轉了,不能精進了。

慧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忍辱重要,什麼都要能忍。我們受一點冤枉,別人毀謗、侮辱、障礙、陷害,跟歌利王割截身體,那差很遠。釋迦牟尼佛都能夠忍歌利王,我們遇到這一點小事,怎麼不能忍?那不能忍,你到底學的是什麼?你修的是什麼?你就完全錯了,要禁得起考驗。

 

我們每天從早到晚遇到一切人事物,全都是在考驗我們,六根接觸這個境界,起不起貪心?如果起貪心,你錯了,你功夫沒有了。

 

 

慧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轉業報的實證

 

我二十六歲接觸佛法,也許是過去生中有善根,一接觸就生歡喜心,對於善知識的開導、讀誦經典,大致都能解其義,體會到這是好東西。可惜知道的人太少,沒有人來介紹,於是我就發了大心,選擇這個行業,盡自己一生的生命,為廣大群眾介紹佛法。我對這個意念、工作非常堅定,從未懷疑,至今已經做了四十年,雖很想休息,可是環境不許可,還要繼續努力下去。從小我的生活就非常艱苦,自己雖有一點小智慧,但是沒有福報。這些年來,我得到受用,生活狀況逐漸好轉,這個好轉就是果報。

 

早年,看相算命都說我活不過四十五歲,我相信。我出家那年,有明演、法融兩位同參道友,我們三人同年,命運大致也相同。我四十五歲那年的春天,法融法師走了,又過了兩個月,明演法師也走了,我就知道我也差不多了。七月間,我得了嚴重的感冒,我心裡有數,這一年我們三人都逃不過。所以,我不看醫生,也不吃藥,醫生是醫病不能醫命,我一心念佛求往生。過了一個月,病慢慢好轉了,一直到現在都沒有再生過重病,這就是果報。

慧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下面說,「此願含二意:一者,如日澄憲師云:不知宿命故,於善不進,於惡不恐。」六道凡夫不就這個樣子嗎?十善,戒律、威儀是好事,知道是好,不肯幹,不能精進;貪瞋癡慢十惡業,知道這個不善,天天幹,不怕。這是什麼?沒有宿命通,如果他真的有宿命通,他就不敢造惡業了。為什麼?善有三善道的果報,造惡有三惡道的果報,苦樂懸殊太遠了,就不敢不認真的學習。

 

「萬善懈怠,眾惡造作,只為不知宿業也」,這句話非常感嘆,什麼人?六道眾生。

 

佛菩薩看得清楚,他知道自己的宿命,也知道別人的宿命。

慧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布施、忍辱關乎成就

 

《金剛經》中,佛雖然說出菩薩六波羅蜜,可是特別著重「布施」與「忍辱」。布施是能捨、能放下,能成就一切功德的因緣。如果沒有忍辱,功德就不能持久,也無法保住,所以一定要有耐心、堅忍才能成就。世尊特別強調這兩點,道理在此。

 

如果我們細心觀察自己一生的行持,再看看周遭的一些同修,乃至社會賢達,每個人的成就都不是偶然的,愈是大的成就,決定與這兩個原則有密切關聯。

慧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大勢至菩薩教給我們也是八個字,「都攝六根,淨念相繼」,這就是堅勇求正覺。「都攝六根」就是攝心。普通人心都是緣外頭境界,都是緣財色名食睡,他就緣這些,緣五欲六塵,他心都在外頭。都攝六根是什麼?把心收回來,我不對外我對內,內是什麼?內是自性。

 

「淨念相繼」,念是念阿彌陀佛,淨念就是清淨心,不懷疑、不夾雜,相繼是相續不斷,心裡念念有阿彌陀佛。《無量壽經》也是這個意思,「發菩提心,一向專念」,一個方向、一個目標,這個比什麼都重要。一個目標,親近阿彌陀佛,一個方向,西方極樂世界,除這個之外,是隨緣做的。

 

遇到有緣,做,行菩薩道,幫助苦難眾生;雖行菩薩道,心裡還是阿彌陀佛,沒妨礙!把功德迴向給阿彌陀佛,我代阿彌陀佛做的,你看這個多有意思,我做一切好事,我代表阿彌陀佛做的。這就很好,沒有離開阿彌陀佛,「憶佛念佛,現前當來必定見佛」,無論幹什麼都是念佛,都沒有離開念佛,這就叫堅勇求正覺。

慧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我們殺害這些眾生,佛法裡面告訴我們,這個源頭還不是佛法講的,古老的印度婆羅門說的,六道輪迴,佛經上同意這個說法,「人死為羊,羊死為人」。你把這隻羊殺掉,你吃了牠,羊死了,羊死了投胎,牠又到人間來,牠做人了,牠做畜生的那個罪業受完,牠又回到人道來;人殺害這一切眾生,死了以後就變畜生,人死了就變成羊;這一生你吃牠,來生牠來吃你,冤冤相報,生生世世沒完沒了,這事多麻煩。所以佛在經上告訴我們,對於這些小動物,看到了要生憐憫心。

 

牠為什麼會投這種胎?過去在做人的時候,造的罪業太重了。如果殺害生命太多,會得什麼樣的果報?這都是經上說的,像水上的蜉蝣,在水上走來走去的小蟲。那個小蟲壽命很短,只有幾個小時,死了又投胎,一天都要生死好幾次,不知道到哪一輩子你才還得完。你殺害多少眾生,那你要做多少番的生死,你才能還得了債。這還不算還債,這是消你的罪業,罪業消了之後得還債,經上講的,你吃牠半斤你還牠八兩,還債;欠命的要還命,欠債的要還錢,你說多痛苦!迷惑顛倒、沒有智慧,幹這種傻事,這不能做。

 

不幸遇到這些災難來的時候,我們在災難當中死去沒有罪。一個災難來了,好人、惡人同歸於盡,有人看到不服,那個人很好,他為什麼受這個難?那個人是個壞人,應該的,都是這個想法。其實這是感情用事,這是不知道真相。真相是什麼?一起遭難是共業,可是死了之後去的地方不一樣。

慧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量大福大

 

古人講「量大福大」,此話正確!我們建道場是為誰建立的?為盡虛空、遍法界建立的。因此,眾生來的數量就多了,諸佛菩薩也會到講堂來聽經,也會到念佛堂來念佛。有許多人進入念佛堂都不願離開,就是有諸佛菩薩在其中。如果這個道場是為一家、一個小團體,或為一個地區,諸佛菩薩決定不來,因為心量太小了。今天我們以虛空法界為家,所謂「心包太虛,量周沙界」,諸佛菩薩是我們的家人,十方國土是我們的庭院,我們的身分是替諸佛菩薩辦事,如此才感應諸佛菩薩全心全力的協助,道場才殊勝莊嚴,真正如理如法。

 

念念為一切眾生

慧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淨空老法師開示─應無所住

 

非於此一切無住之金剛般若信解受持,必不可能。

 

要想除四相,要想除四見,最好的方法無過於《金剛般若》。《金剛般若》好在哪裡?它直截了當教給我們「應無所住」,無所住就好了,一切都放下了。這一放下,問題不就統統解決了嗎?你今天所有的苦惱憂患,從哪裡來的?放不下。

慧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眾生即自己

 

在「善財童子參學報告」中講到「十普」,「普」是橫遍十方、豎窮三際,圓滿的包括虛空法界。佛說這是真正的自我,諸佛覺悟就是悟的這件事,眾生迷失也是迷的這件事。諸佛明瞭虛空法界是自己,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;眾生不曉得,以為枝葉就是自己。譬如一棵大樹,眾生以為樹上的一片樹葉是自己,這片樹葉跟其他樹葉各自獨立,不相關聯,於是形成了自私自利,害人害己。世間人有個錯誤的觀念,以為損人可以利己,殊不知損人決定損己。

 

最近二、三十年來,常聽到有人在做尋根的工作,這句話很有意義。有尋根的觀念,就是從根本上開始覺悟,稱為「始覺」。你要是能尋根,最後就能明心見性,找到宇宙萬有的根源,根源是一個根生的。尋到根時,才真正明瞭樹根生樹幹,樹幹生枝,枝生樹葉,這些全是自己,是一個整體。這個根就是大乘佛法所說的:「一心、真如、自性。」佛用這麼多名詞說明一樁事,用意是教我們不要執著言說相、名字相,才能了解事實真相。眾生為什麼迷?就是執著在言說相、名字相,離開分別、執著就恍然大悟,原來虛空法界是自己。

慧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無論出家在家,凡是佛弟子接受財供養,一定要以法供養回報。佛陀在世是用托缽的制度,當接受供養時,一定要給人說法,這就是報答施主之恩。我們在任何場合,接受人家供養,也要懂規矩,要為人說法。若沒有人啟請,那可以不說;有人啟請就一定要說。說法最要緊的原則,就是要能指出現前大眾所犯的通病,來幫助他們改正,這才是最有利益的。所以不必談玄說妙,說那些沒有利益的廢話。

 

佛門常講「開悟」、「修行」,這個名詞術語大家都曉得,可是對裡面的含義,明白的人並不多。讀經裡頭會有悟處,念佛裡頭會有悟處,其實在生活當中,待人接物也都是會有悟處的。「悟處」指的是什麼?是發現錯誤。發現錯誤就是開悟,把錯誤改正過來就是修行。修行不是指每天念多少卷經,念多少佛號,拜多少佛;實在講,那只是形式、樣子而已。真實的功夫是「知過」、「改過」,能做到這四個字,你這一天就會過得很踏實,沒有白過了。

 

不但修行人要嚴格的遵守,世間人我們看《了凡四訓》裡的趙閱道,他每一天都反省,每一天都檢點,找出自己的過失來改正,不再重犯。可是現代的學佛人,嘴裡頭談玄說妙,實際的功夫卻完全沒有,所以我們往往可以看到出家人成就不如在家人。在家人學佛,確實有一些人他真的是一切都放下了;反而出家人學佛,口裡講的都是佛法,都是談玄說妙,可是心裡想的以及所作所為,都是六道輪迴業。說的是破迷開悟,而實際上,自己做的完全是迷惑顛倒。

慧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古時候的教學是什麼價值觀?聖賢的價值觀、君子的價值觀。現在顛倒了,現在人只需要學會有能力賺錢就行了,做人不要學,社會就亂了;社會一亂,地球就病了。你看,我們的正報出了問題,依報就跟著出問題。依報是我們生活環境,生活環境離不開地球,地球在這一、二年種種災變是過去歷史上沒有看到過的。有些人問,為什麼會變成這個樣子?佛經上有一句話答案,「依報隨著正報轉」。佛這個答案太好了,把你的疑慮統統說出來。

 

為什麼變成這個樣子?隨著你的正報轉,正報是什麼?念頭。我們的意念不善,我們不知道修福,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無不是罪,像《地藏經》上所說的。我們所造的是什麼,那我們所受的就是什麼,這個不能不知道。不但在中國儒釋道講這個道理,我們細心去觀察,幾乎這世界上各大宗教經典裡面都講這個,善心善行有善報,不善的心行有惡報。在個人,小的是我們身體得病,病苦,這是小的,大的那就變成災難。如果這個社會大多數人都造作不善,問題就嚴重了;造作不善的人很多,真正行善的人幾乎找不到,這個問題嚴重。

 

教下一代先從倫理道德上下手,這個重要。可是今天你就是想用倫理道德教你的下一代,就有一定的困難。為什麼?整個社會沒有了,你一家講倫理道德,你的小孩走出家門,這個東西是古老的東西,沒用,他能相信嗎?他能接受嗎?你給七、八十歲老頭去講可以,他會點頭,是有道理;你跟年輕人講他搖頭,他不相信。

慧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《金剛經》最重要的意義,就是要告訴我們:「大乘佛法是在生活當中修學的。」換言之,就是要教我們怎樣過佛菩薩的生活。佛菩薩過的是大智慧、大覺悟的生活,這樣的生活才是真正的幸福美滿。

 

念佛不能成就,就是因為不老實。不老實就是不會過日子、不會生活,糊裡糊塗的生,糊裡糊塗的死,這實在是非常的可憐,如經上常講的:「可憐憫者」。

 

有了般若智慧之後,明白了人生的真相,這就會老老實實、死心塌地念佛求生淨土了。誰能夠接受,誰就得利益;如果不能接受,不能老實念佛求生淨土,那就是《地藏經》上所說的:「閻浮提眾生,起心動念,無不是罪。」既然是造作罪業,來生必定還是在六道裡輪迴,無論修持怎麼好,如果不能出三界,都是沒有成就的。

慧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佛知佛見

 

佛法修學最重要的是從建立新的人生觀開始。哲學最重視人生觀與宇宙觀,也就是對宇宙人生有正確的想法與看法。在世間,由於每個人的見解、思想不同,所以造成許多的障礙與隔閡,這就是佛經講的「邪知邪見」。「邪知邪見」是指我們所想所見並非事實真相;如果對宇宙人生的看法、想法,完全與事實真相相應,即稱為「正知正見」,亦稱為「佛知佛見」。

 

如果認為「佛知佛見」即是要我們依釋迦牟尼佛、毘盧遮那佛或其他諸佛的知見,這是錯誤的想法、看法,不是正知。「佛知佛見」的「佛」是指自己,不是他人。自己對宇宙人生的真相真正覺悟明瞭,就稱作「佛」;對宇宙人生真相不明白,就稱作「凡夫」。所以,明瞭的知見,稱為「佛知佛見」。諸佛明瞭了,稱作「佛知佛見」;自己明瞭了,也稱為「佛知佛見」,這是基本概念。

慧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你今天做大官、發大財,是你命裡有的;你命裡頭有,為什麼別人不發財、別人不做大官,為什麼你幹?你過去生中修得的因,這一生感的果報,沒有別的。既然是命裡有的,這個事情讀《了凡四訓》就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所以印祖《了凡四訓》印得那麼多,幾十萬冊,裡面就說明這個道理。

 

安分守己,時節因緣成熟,你的富貴自然就現前,果報就現前;用不正當的手腕去謀取得,能得到,得到還是你的。譬如你的福報能享受一百年,不正當的手段得來,是把你那一百年還沒有到的全部都提出來,你十年、二十年都用光了,你命裡沒有了。沒有怎麼辦?沒有,你壽命就到了,你本來一百歲的壽命,可能三、四十歲就享完,你就走了。為什麼那個福不留著慢慢享,要把它幾天一下就享完?你是個聰明人、是個有智慧的人嗎?中國古人講「祿盡人亡」,你壽命並沒有完,但是你的祿盡了,就是你命裡這些財富你把它享光,是這麼個道理。大福報的人,像古代的帝王,他能夠享多少年的福?享幾百年,你說那個福積得多厚,子孫十幾代福都享不盡。

 

現在人不懂因果,不看這些書了,以為死了就了了。死了就了了就太好了,那人何必這麼辛苦?說實在話,真懂因果就曉得,死了就不得了,你的麻煩可大了!你造作不善的,你到地獄、到餓鬼,你去受罪,罪受滿之後到人間來還債,欠命的還命債,欠財的還錢債,那個時候你就可憐了。殺人太多到哪一道?變什麼東西?到畜生道變蜉蝣。蜉蝣是水上那小蟲,你看在水上跑,牠的壽命只有幾個小時。因為你欠的命債太多,殺人太多,讓你一天就要償一、二次命,天天償,要把你的命債還完,你說還得了!所以懂得因果的人常常存著畏懼,不敢做壞事,果報太可怕了,特別是三途惡報。

慧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在團體裡面,最顯著的煩惱、習氣就是「嫉妒」。哪個人沒有嫉妒心?說「我沒有嫉妒心」,那個人就不是凡夫了。只要是凡夫,就絕對有嫉妒心,即使是出家人也不例外。隋、唐是中國佛教的黃金時代,是佛法極盛的時代,六祖惠能就出現在那個時代,從黃梅得了衣缽之後,你看,誰服氣?那是什麼現象?嫉妒。

 

我們的嫉妒、貪、瞋、痴、慢如果不能夠降伏,不但道業不能成就,其結果絕對是破壞道場的。縱然影響沒有很顯著,也會障礙道場的發展,也會障礙同參道友的成就。換言之,就障礙了弘法利生。這個罪過,大家都曉得,是戒律裡面講的:「五無間罪。」所以佛菩薩教我們修隨喜。為什麼不修隨喜?把念頭轉一轉,若能隨喜,別人有多大的成就,我的成就跟他一樣大,隨喜功德不可思議。

 

當我們看到別人在做好事時,能生歡喜心,能幫助他、成就他,那他的功德就是我的功德,所以我們要懂得修隨喜。我不能做的,他能做,我就幫他;幫不上忙的,我讚歎、我歡喜、我照顧他,所以功德是同等的,因為你自己心是清淨的,這就是我們常講的法喜充滿。

慧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「超情離見」,這個情在大乘佛法裡面講就是第六識、第七識,見是講前五識。六道凡夫的眾生,所用的心在佛法裡叫八識,眼耳鼻舌身這叫前五識,它有覺有知;除這個之外,裡面有第六意識,思惟的,我們一般講分別;第七識末那,這更深一層,情執,執著這身是我,執著貪瞋痴慢;更深的是阿賴耶識,好像是一個資料庫一樣,無始劫以來,你生生世世起心動念、所作所為統統都有完整的資料檔案在阿賴耶裡頭。

 

阿賴耶是個資料庫,統統都可以調出來看,沒有法子賴的,賴不掉,完整的資料保存在那裡。誰保存?你自己保存的。什麼人能夠看得到?你看看前面講神通的時候,他心通、宿命通的人就能看到,你的資料庫裡頭有些什麼東西。定功淺的人看到一部分,還有一部分深藏在底層的,他見不到;定功深的人,明心見性的菩薩,幾乎全部可以看到,這不是假的。

 

如果你能夠相信,你能夠肯定,你就會跟諸佛菩薩一樣,不但不能做害眾生的事,一個不善的念頭都不敢起。為什麼?有記錄,遍法界虛空界一切有情眾生都知道,你說你能瞞誰?只有瞞自己,叫自欺欺人,幹這種事情。你哪一天覺悟過來,你自己完全明白了。

慧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1 23